孫空山博士 (Tero Tähtinen, PhD)
我是來自芬蘭的作家、翻譯家以及研究中國古典文學和思想的學者,2024 年獲得芬蘭坦佩雷大學博士學位。我的博士論文聚焦於中國古典詩歌中人與非人之間的關係,這是芬蘭首項專門探討中國古典詩歌的學術研究。
我曾在東亞地區生活和訪學多年。2012年,我作為訪問學者在上海復旦大學交流半年,此後重返中國,於2014年至2017年先後就讀於南京大學與北京語言大學,深入學習漢語、文言文與中國哲學。我於2018 年獲得“臺灣獎助金”,在國立臺灣大學進行為期一年的研究。
除了學術研究,我同時從事中芬文學翻譯工作,譯作包括《孫子兵法》、魯迅的《野草》、中國古典山水詩選,以及龐居士、達摩祖師與黃檗希運的禪宗語錄,並曾將美國詩人加里·斯奈德的《禪定荒野》和詩集《當下集》譯為芬蘭語。
我的研究方向為中國古典詩歌,尤其關注其詩學體系與世界觀。目前正在開展題為《馴服毒龍》的博士後研究,探討王維(701–761)詩歌中的佛教隱喻、寓言與意象,嘗試以現代文學批評的理論工具,重新解讀這位唐朝代表詩人的作品。
我的中文名字為孫空山。“孫”取自我妻子的姓氏,“空山”則源自王維的詩句,同時也隱含大乘佛教的思想意境:世界看似如巍峨山嶽般真實存在,但終究連最高的峰巒也不過是虛幻的空相。
